时逢五月,随着最后一批图纸发送至武汉局概预算所,2020年电子客票通信网络通道扩容改造工程设计工作拉下帷幕。至此,全局109个客站电子客票系统设计工作宣告结束。也正是此时,集团公司“抗疫情、保增长,大干一百天”活动大幕开启。
电子客票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一系列科技创新的产物,依靠电子计算机技术,实现无纸化、电子化的订票、支付、结算、个性化服务等全过程旅行服务。电子客票的运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铁路客运部分的负担,使铁路资源得到更大程度的利用,提高铁路客运的市场竞争力。既有客票系统多为传输系统提供的2M通道,不能够满足电子客票的带宽需求;用于承载电子客票系统的网络通道是支撑系统运行的基础,只有全面覆盖稳定、高速的网络通道,才能为实现电子客票奠定基础。
因此,2019年9月武汉院通号处受武汉局计统部委托,对第一批武汉局管内汉孝、汉宜、合武、宜万、武咸城际、京广高铁、武九客专、武冈城际等八条线共计59个客运站电子客票通信网络通道进行扩容改造,以满足电子客票的网络通道需求。该工程参照《中国铁路总公司工电部关于开展铁路电子客票业务通信通道补强工作的通知》(工电通号电〔2019〕54号)的要求,对既有传输设备、电源设备、传输链路进行冗余改造。一期工程设计于2019年11月圆满结束。2020年4月,根据铁路总公司及国铁集团的统一部署,武汉局计统部委托我院对于局管内京广线、襄渝线、京九线、汉丹线、焦柳线、武九线、宁西线、孟平线、长荆线、漯阜线等十条线共计50个普速站进行网络通道改造,以实现电子客票系统的全面覆盖。
委托下达之时正值武汉新冠疫情肆虐,而国铁集团要求6月20日之前所有客站电子客票实施完成,因而留给设计的时间少之又少,困难却层出不穷。2020年电子客票改造除了通信网络通道扩容,还包括50个车站因电子客票改造引起的综合布线、人工检票隔断改造、引导标识更新、监控点移设及补强等配套工程。身处疫情中心,出门处处受限,深入现场调查已成奢望之举;50个车站,分属于十一个车务站段,4个电务(通信)段,调查工作量极大;通号处发挥团队协作、敢打硬仗的精神,精心规划,科学分解任务,量化到个人,并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解决现场调查问题,包括调看既往项目图纸,站段工作人员协助拍摄现场照片、视频,以及通过视频APP查看车站的站房内景等,调查任务告一段落,出图又是一大考验。鉴于项目工期紧张,继一周内完成可行性研究后,计统部又要求在15日内完成施工设计,项目组人员加班加点,废寝忘食,克服居家办公的诸多不便,于4月27日将第一版施工图发送给电务部、客运部及科信部,客运部初审完图纸,提出在6个车站建设雨棚连廊。雨棚连廊涉及建筑、结构及电力等专业,且与既有建筑物联系紧密,经与我院建筑处沟通,并协调车务段、车站工作人员现场测量,提供翔实数据,最终克服种种困难,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施工图设计,共计出图近300张,详细精准的施工图为项目的顺利推进节省了宝贵的时间,并得到了相关处室的一致好评。
武汉局电子客票施工过程中,由于涉及传输设备、数据网路由器、客票路由器、直流电源等多种设备,厂商供货周期较长,而整个工程时间紧迫,项目组积极配合相关处室制定设备需求计划,并全力协助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确保电子客票系统在6月20日前实施完成。